根据国际标准(如欧洲 EN 779:2012 和中国 GB/T 14295-2019),初效过滤器的等级和效率主要通过 “G 系列” 划分,主要依据是对大气中大颗粒污染物的过滤能力,具体划分如下:
一、等级与效率划分(计重法)
初效过滤器按过滤效率从低到高分为 G1 到 G4 四个等级,主要针对 ≥5μm 或 ≥10μm 的颗粒(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粒径),采用 “计重法”(称重法)测试,即通过过滤前后粉尘重量的差值计算效率:
等级 | 效率标准 | 过滤对象粒径 | 计重效率(%) | 典型应用 |
G1 | 粗效 | ≥10μm | ≥50 | 预过滤(极粗颗粒,如毛发、碎屑) |
G2 | 粗效 | ≥10μm | ≥65 | 普通通风系统初级过滤 |
G3 | 中粗效 | ≥5μm | ≥80 | 中等污染环境的预过滤 |
G4 | 中粗效(常用) | ≥5μm | ≥90 | 工业、商业通风系统主初效过滤 |
二、技术要点
测试方法(计重法):用大气粉尘(含多种粒径颗粒)作为测试物,称量过滤器前后的粉尘重量,计算过滤效率。
特点:侧重过滤 大颗粒污染物的重量去除率,适合评估初效过滤器对可见粉尘的拦截能力。
过滤对象:主要拦截 10μm 以上的大颗粒(如灰尘、毛发、纤维、昆虫碎屑等),对 5-10μm 颗粒的效率随等级升高而提升(G3/G4 针对 ≥5μm,G1/G2 针对 ≥10μm)。
应用场景:作为通风系统的预过滤,安装于空调机组、新风机组、洁净室入口等,保护后端中效 / 高效过滤器,延长其使用寿命。
典型场景:办公室、商场、工业厂房的初级空气净化,或粉尘较多的环境(如机械加工车间)。
三、注意事项
更换周期:因直接拦截大颗粒,易堵塞,需频繁更换(通常 1-3 个月),具体取决于环境粉尘浓度(如多尘环境需缩短至 1 个月)。
与其他过滤器配合:初效过滤器无法过滤 ≤5μm 的细颗粒(如 PM10、PM2.5),需搭配 中效(F 系列,过滤 1-5μm) 或 高效(H/U 系列,过滤≤0.3μm) 过滤器使用,形成多级过滤系统。
标准差异:部分行业或企业可能采用非标准命名(如 “初效 A/B/C 级”),但仍需参考 EN 779 或 GB/T 14295 等标准的效率参数。
初效过滤器的等级划分以 G1-G4 为主,通过计重法衡量对大颗粒的过滤效率,是通风系统的 “首要道防线”,需结合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等级,并定期维护更换以确保整体过滤效果。